每年中秋節,我都會想起很久以前,在電視新聞台工作時,做過一條新聞,那是講一個悲慘家庭的故事。
老夫妻的兒子婚後仍然繼續爛賭,輕微弱智的媳婦生了五個孫子,其中一個早夭,兩個有智能障礙,幫派一天到晚上門討債。有一天,兒子喝個爛醉跌落大水溝,死了。債主仍然不死心,繼續日日追一家老弱婦孺。
那是個中秋節前夕,記者好不容易打聽到這一家搬到花蓮的窮鄉僻壤,用竹子木板架好的房子像是三隻小豬故事裡那些一吹就走的建物,老翁指著所有看起來被釘死的窗戶說,「就留那個小洞,通風就好,比較安全」,老翁帶著記者在屋子外圍走一圈,指著地上一串串鋁罐串,他信心滿滿地說,「我自己做了這個警報器,有人來的話,絆到鋁罐就會響。」
我當時在臺北看到這則新聞時,心頭很酸很酸,頭一次了解,什麼叫做市井小民的無助,另一方面我也擔心,新聞曝光之後,這家人會不會瞬間又被幫派找著。依稀記得,這則新聞當時搭在許多秋節熱鬧新聞的前前後後。
然後不知道為什麼,每年秋節,我就會想起這一家,不知道他們是否安好,我多希望,那些鋁罐,永遠不要響起。